引導,讓我獲得了打開新世界的鑰匙

謝晏2020-08-31

(本文經受訪者同意分享其引導學習的經歷和心得體會)

Laura老師和Shawn老師時常關心同學們在工作、生活中應用引導技術的狀況,並且時常發現同學們在引導力課程結束后,能夠迅速地將引導學以致用並獲得卓越的成效。 除了在引導力課程中的教學以外,兩位老師也希望通過採訪,把同學們從實踐中積累的引導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5月20日的午後,Laura與謝晏進行遠端通話,視頻中的她穿著白色襯衫,愉快從容地分享了最近兩年的學習與實踐經歷。 讓我們一同看看謝晏是如何發現了這把打開新世界的鑰匙。

作者簡介

謝晏:Open Quest (OQ) 開放智慧引導力課程學員,某大型科技企業HRBP,2018年至2019年完成引導力三階課程學習,幷在組織發展、人才發展、團隊建設等領域進行引導技術的探索與實踐。

 

1走進引導

謝晏初次應用引導技術是在2016年,當時她任職的公司正在進行價值觀重塑,每個HRBP需要在自己所負責的業務單元組織價值觀的討論。 在此之前,謝晏沒有組織過任何團體研討,但因為閱讀過《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這本書,她很快參考書中的方法設計了研討流程。 但價值觀討論最大的難點,在於它是一個軟性的東西,而不像一件事、一個問題可以明確具象的目標,因此謝晏擔心自己的轉化應用過於殭化,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於是,她找了一位做諮詢的前輩請教,這位前輩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助,給到了非常實用的指導和建議。 在兩周內,謝晏把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通過不斷優化流程,組織了六場價值觀研討,每一場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效。 參與者在活動結束後,坦誠分享自己的感受:「本來以為是自上而下的宣貫活動,所以雖然來參加但內心是拒絕的,但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形式,很驚豔! 不僅能夠敞開心扉,而且感覺彼此的心更近了,對公司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同。 “ 這一系列研討結束後,為了讓大家共創的成果在文化土壤中生根發芽,還誕生了兩個文化活動,並延續至今。 這次快速的學習與實踐激發了謝晏對引導技術的熱情。 她意識到引導技術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同時也萌生了精進自身引導能力的想法。

時間走到2018年,隨著HRBP工作的不斷深入,謝晏越發地感覺到學習專業引導技術的迫切性。 她謙虛地說:「雖然有過成功實踐,但我還是沒有辦法組織一場智慧激蕩的群策群力研討,特別是在業務問題的討論方面。 我很清楚自己的引導能力需要通過專業化學習才能提升,所以開始搜尋專業課程。 “這時候,她發現市場上的引導課程特別少,通過與同行和朋友交流,大家一致推薦開放智慧的引導力課程。 當時最打動她的是來自OQ的老學員梅子的推薦:「開放智慧的老師傳授的是道,不是術。 如果要學習專業引導,尤其是修煉引導精神,這裡可以學到最正宗的! 談到這裡,謝晏笑著說:“特別感謝當時每位朋友的推薦,讓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

 

2引導學習實踐之旅

開放智慧的引導力課程分為三階段。 每一階畢業后才能開始下一階的學習,且每一位學員都需要嚴格遵守這個規則。 謝晏在完整地學習了三階課程后,發現這樣的設計非常有道理,能夠循序漸進夯實引導力的基本功。 在訪談中,她與我們分享了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實踐收穫。


挖掘內在智慧,促進行動轉化

謝晏在學習引導力一階課程時感觸最深的是“引導可以讓思考變得簡單、讓想法到行動的過程更順暢”。 帶著這個收穫,她將引導技術與培訓相結合,對多門技能類課程進行了大膽革新。 當時培訓的痛點是:無論課程多麼精彩、多麼符合學員的實際需求,卻還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學以致用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出。 她將最基礎的ORID工具融入了學習場景,以學員為中心設計出工作坊式的培訓課程。 在課程中她運用豐富的參與形式,通過有力地提問激發學員獲取知識的興趣、結合實際工作場景產生聯想、交流實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探討可能遇到的問題,最終形成未來實踐的行動計劃。 在這樣的場域中,謝晏不再以講師身份出現,而是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員共創,並且在教與學充分融合中激蕩出了比課程知識更多的智慧。 學員在創造的過程中體驗到收穫的喜悅,每個環節的新知識都能被充分理解和吸收,並轉化為未來的行動。 引導式培訓的創新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學員在培訓現場熱情非常高,更在於在培訓結束后真的達到了將學習快速轉化為行動的預期效果。

 

激發團隊智慧,共同探索未知

引導力二階的主題是“凝聚團隊共識與決策”,這是謝晏最希望達到的會議引導狀態。 在二階的學習中,最讓她驚歎的在於每一個細小工具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學問。 比如大家熟悉的頭腦風暴,在卡片撰寫、分組規則、群組命名等基礎操作中,其實都有考究的專業技術,而對於技術能否準確拿捏,將直接影響到成果產出的價值。 謝晏在課程結束后,並沒有馬上將團隊共創的方法應用到業務場景中,她深知這套方法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打磨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到遊刃有餘,達到群策群力的效果。 於是,她先在自己的團隊中進行了嘗試。 那時正值校園招聘工作結束,她沒有像往常一樣組織復盤會議,而是設計了將近兩天的工作坊。 這場工作坊被謝晏描述為「笨拙的過程獲得了驚喜的成果」。 笨拙“是因為她每個環節都如履薄冰,”驚喜“是因為團隊在共創中不僅凝結了大家的智慧,還凝聚出更鮮明的團隊精神。 通過這次實踐,她加深了對引導細節準確度的感知,更加清晰了引導精神與引導方法是如何相輔相成的,同時發現一場好的工作坊不僅可以解決問題、探索未知,還能建設文化氛圍。 這次實踐奠定了謝晏在組織內開展工作坊的信心,後來她通過引導的方式組織了不同專題的共創研討,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效。 每次研討結束后參與者分享感受的時候總會談到:「從無到有的共創過程讓我們發現團隊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研討過程也是提高個人思考能力的過程,當個體的智慧被激發、團隊的智慧被凝聚,產出的成果令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

 

釋放組織潛能,驅動組織變革

在學習三階課程之前,謝晏還沒有完整參與過組織變革的專案。 對於“支持團隊與組織的改變”的主題,她感到既陌生又興奮,同時也感覺通過引導引領變革頗具挑戰,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像前兩次學習那樣快速掌握、學以致用。 令她開心的是,三階的教學方式很獨特,能讓學員完整地體驗引導技術在組織變革中是如何應用的。 這三天的學習,她用“酣暢”來形容,尤其是感受到能量的流動與轉化,至今讓她記憶猶新。 回到企業中,謝晏先在自己團隊進行了年度策略規劃工作坊,她用極簡的方式在洽談間構建了研討場域,分別帶領三個職能小組進行了年度策略規劃。 每個小組3-4名成員,在謝晏的引領下大家共創願景、盤點現狀、分析障礙、暢想對策,最終找到了從A點到B點的有效路徑,形成了富有建設性的年度工作規劃。 “這是團隊組建以來,第一次用一天的時間深度思考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現在在哪裡,我們如何達彼岸。” 謝晏回憶道:“ 每場研討都能感受到智慧凝聚起來轉化為了行動的力量。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謝晏通過快速實踐積累的引導經驗,在之後的組織變革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9年春天,她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完成了7場戰略研討工作坊,旨在引導業務團隊在變革背景下突破固有思維、探索行動路徑、增進變革信心。 回想當時主持工作坊的場景,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與者在一天之中的變化:“早上剛開始的時候,場域的氣息是鬆散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 大家談到年度目標時候,也紛紛表示信心不足。 在一系列的研討過程中,能夠感到場域的能量慢慢發生變化。 晚上結束的時候,大家並沒有因為疲憊顯出倦容,反而士氣高漲、信心倍增,整個團隊凝聚在一起。 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團隊,能量被釋放和凝聚的過程,是引導在其中發揮著隱形的作用。 “這些變化,讓謝晏看到組織的潛能是可以被激發和釋放的,引導可以作為HRBP助力組織變革的有效工具。

 

回顧三階段的引導力課程,謝晏用三個“驚”總結了自己的學習體驗:“第一個驚,是驚喜。 第一階課程讓我對引導帶來的豐富、驚喜感覺非常強烈,每一場工作坊都能迎來意想不到的彩蛋。 第二個驚,是驚歎。 第二階課程讓我看到了思想是如何從無到有的,每張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卡片只要運用得當都能轉化為大智慧,令人驚歎。 第三個驚,是驚豔。 第三階課程最令我觸動的是將整個組織的能量彙聚起來完成一個偉大的事業,團隊智慧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能量轉化的過程讓我感到很驚艶。 ”

 

3引導帶來的驚喜與改變

談到引導帶的驚喜與改變,謝晏感觸最深的是“你所做的一切源自你的思維模式”,這不僅説明她和團隊突破了成長瓶頸,也讓她深刻地認識到——自我覺察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在2019年初,謝晏在團隊內部發起了名為「藍天計劃」的成長專案,寓意為讓每個成員都像斑頭雁一樣振翅高飛,整個團隊像一隊大雁一樣齊心協力。 當 她被問到為什麼以大雁為意象的時候,謝晏娓娓道來:“當時團隊成員的能力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大家的成長意願強烈,但在工作中對我的依賴性很強,以至於在責任擔當、獨立判斷、快速行動方面沒有呈現有效的行為,不僅束縛了專業成長,而且浪費了很多時間在無效溝通和修正錯誤上。 為此,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但當從心智模式的視角去觀察的時候,我有了新的發現。 雖然自己傾注了很多心血,但建設團隊的過程更像是孵化的方式,而不是引領的方式;團隊成員雖然成長意願很強,但對自己的行為狀態渾然不知,沒有能夠充分調動自身力量取得突破。 於是,我樹立了一個成長願景:我們要從一隻大雁帶著一群小雛雁的狀態,走向一隊大雁飛向藍天的狀態。 ”

令人驚喜的是,原計劃一年的成長專案,每個季度的目標總能提前實現,到了2019年秋天,團隊已經成為一支具有自驅力和戰鬥力的隊伍,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獨當一面。 每當回顧起這個專案,團隊成員都會談到「飛翔遊戲」對自己思維轉變的影響,那是藍天計劃啟動時謝晏設計的一個體驗遊戲,她讓每個人把自己想像成斑頭雁,類比自己在工作中的樣子飛翔,通過身體的感覺覺察自己在工作中的心智狀態。 謝晏笑著說:“ 那場遊戲特別真實,我雖然具備飛翔能力,卻被大家東拉西扯飛不起來,其他人有亂飛的,也有飛不起來的,還有飛一段就掉下去的。 這的確是大家工作欠佳時的狀態,在分享感受的時候,每個人都聯繫工作進行了反思,迫切希望改變這種局面。 “ 在遊戲的第二個環節,謝晏請大家想像一年後的自己,再次飛向藍天。 這一次,每個人都翱翔在天空中,團隊在飛翔中擺出了人字型。 遊戲結束后,大家分享兩次飛翔的感受,每個人都萌生了共同的渴望——突破自我,成為自主、獨立、有力量的“斑頭雁”。 隨後,謝晏根據大家的共創成果設計出了「起飛-振翅-翱翔-遷徙」四個階段的藍天計劃。 正是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心智模式的力量——當自我覺察發生的時候,由內而外的改變隨之而來。 而且,這種改變源於自驅力,而不是外界的期望或要求,所以改變後的行為會穩定而持久。

 

4給學習引導新同學的話

第一,初心。 謝晏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有所收穫,是因為很清楚自己學習的初衷是什麼,所以每次學習之後都能找到應用場景快速實踐起來。 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引導的理解。 因此,她建議大家進入正式學習之前,找到自己學習引導的初心,瞭解到底引導可以怎麼説明到自己,這樣有助於把所學和應用聯繫起來,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成就感。

第二,多用。越用越知道引導如何發揮作用”,這是謝晏在實踐中相當重要的體會之一,她提到:“引導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引導工具是如何發揮價值的。 “謝晏對於引導的實踐不限於正式的工作坊,因為工作坊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工作生活中實踐的場景是無限的。 比如,她會在與員工對話時運用ORID啟發,年度工作規劃時運用PSP(Participatory Strategic Planning,參與式策略規劃)流程梳理自己的目標計劃,團隊內訓時運用頭腦風暴團隊共創等等。 引導可以讓思考變得更容易,通過不斷的實踐,可以讓這座思考之橋變得越來越牢靠。

第三,復盤。 謝晏從第一次做引導開始,就會做詳細的復盤,這對於提高自己對工具應用的準確性很有説明。 在此,謝晏還特彆強調每次課程完成作業的的重要性。 每次課程作業提交后,謝晏都會收到Shawn老師非常詳盡的反饋,這讓她發現初學者與大師級引導者的巨大差異,因為有些問題在自己復盤時容易忽略,而老師卻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來。 引導功力的高低在於是否能夠對工具準確地把握和應用,持續復盤並與老師交流是打磨自己引導力的有效方法。

 

5找尋引導對你的意義

在第一次引導課程上,老師們會邀請同學們選一個玩具描述引導對於自己來說是什麼。 謝晏雖然已經忘了當初她選了什麼玩具,但是她清楚地記得當時想表達的意思是引導是一個能把思路從不清晰到清晰,從未知到已知的工具。 如果現在再問一次,引導對於她而言像什麼? 她心中聽到的聲音是引導是一把鑰匙,一把總開啟個人及團隊智慧、找到抵達彼岸路徑、能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 她感覺擁有了這把鑰匙,可以堅定而自信地面對挑戰、探索難題。

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謝晏發現學習引導不僅為她的團隊、客戶帶來改變,也讓她的精神更豐滿、狀態更輕鬆從容、心態更加平和。 她覺得這些是引導給的禮物,讓她能夠成就更好的自己!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