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en Quest
提到會議,很多人腦海中可能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群人圍坐一圈,有人滔滔不絕,有人神遊天外,有人低頭刷手機,會議結束時,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成果。為什麼會議總是沒效率?其實,問題往往出在缺乏清晰的目標和有效的引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會議低效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引導技術徹底改變這種狀況。
低效會議的三個常見問題
1、沒有明確目標 很多會議一開始就陷入混亂,因為大家並不清楚為什麼要開會。討論的方向模糊,結果自然就是浪費時間。
〔案例〕小李的團隊需要開一個專案啟動會,但大家來到會議室後,彼此開始閒聊專案細節,卻沒有人提到總體目標。兩個小時過去了,項目的主要方向還沒有確定。
2、溝通不均衡 總有一些人佔據發言時間,而另一些人則保持沉默。意見無法充分表達,決策自然無法周全。
〔案例〕在一次產品設計會議中,經理小張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其他團隊成員因為擔心反駁會冒犯他,選擇了沉默。最終的設計方案並未涵蓋實際的用戶需求。
3、缺乏行動計畫 會議結束後,如果沒有明確的分工和後續步驟,之前的討論就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案例〕小王的團隊花了一個下午討論市場策略,但會議結束時,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大家離開會議室時心裡只想著:剛才那兩個小時都浪費了。
引導如何改變會議效率?
引導是一種幫助團隊更好地溝通和協作的技術,通過設置明確的目標、促進平等的參與和設計清晰的行動步驟,讓每個人都能有效參與會議。
1、明確目標,讓每分鐘都有意義
〔引導技巧〕在會議開始前,明確定義並確認參與者認可這次會議的目標。
〔故事〕小明在上次產品會議召開前,與團隊老闆定好了會議目標:「確定新產品的核心功能」。小明在會議開始前在白板上寫下了會議目標以及需要討論的幾項內容,並確認團隊理解與認可後才開始討論。結果,會議時間縮短了30%,團隊迅速創造了會議成果。
2、平等參與,讓每個人的聲音被聽到
〔引導技巧〕使用輪流發言或小組討論的方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觀點。
〔故事〕小張的團隊在一次頭腦風暴中使用了引導者建議的「循序發言」法,每人輪流發言1分鐘。這讓平時沉默的同事也表達了幾個創新點,最終的創意方案大獲成功。
3、明確行動計畫,讓討論有結果
〔引導技巧〕在會議結束前,總結出具體的行動點,明確責任人和截止日期。
〔故事〕在一次市場策略會議中,引導者要求小劉團隊的每個人必須在會議結束前提交一條行動建議,並一起討論出有共識的行動,並明確責任人和截止日期。結果,這次會議後,執行效率顯著提升。
【小結】
高效會議的核心是引導
通過明確目標、促進平等參與和制定清晰行動計畫,引導可以將低效的會議轉變為高效的協作工具。不需要複雜的工具或技術,只需用心設計會議流程,掌握一些簡單的引導技巧,就可以讓每場會議都事半功倍。
下一次,當你面對一場冗長的會議時,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或許你會發現,引導的力量不僅讓會議變得高效,也讓團隊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