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意鈞
你是否有過在對話中被「卡住」的經驗
你是否曾經想為你所屬的社群、組織帶來什麼正向的改變?例如,你可能希望讓社會上更多人重視氣候變遷、關心環境;或者,你正努力在所屬組織內部推廣引導方法、改變組織文化;或是,你想到了一個能夠為公司帶來突破性成長的好點子,並且希望公司高層能夠接受你的提案;又或者,你試圖改變你的家人,讓他們有更健康的生活作息或飲食習慣…。
如果你曾經有類似的目標,回想上一次你跟你試圖改變的物件談話,但是對方並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那場談話最後是怎麼收尾的?
我過去長期關注自然生態系統的存續,好幾年前我在某個組織工作的時候,某天一位同事興高采烈地在跟別人討論放假時要去哪裡大啖海鮮,當下我對他說:「你知不知道如果我們不對海洋漁業做出任何改變,到了2048年我們就會無魚可捕嗎?」在說完這句話的當下,我原本期待那位同事會感到很驚訝並且更關心海洋,但是他卻對我說:「你們這些搞學術研究的就只會對別人指指點點!」當下我嚇到了,也覺得場面很尷尬。
你是否曾經也有類似「卡住」的經驗?當你想要讓他人做出某種改變的時候,卻往往讓對話變成單方面的嘮叨嘈雜、不同意識型態的激烈爭辯,最後不僅沒有促成你想要的改變,反而還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好書推薦
如果你對上述的情節不陌生,並且還是希望能在所處環境促成正向的改變,我想要向你推薦這本【突破僵局:在對立的世界中發揮對話的力量】(暫譯,原名為 Breaking Through Gridlock: The Power of Conversation in a Polarized World)。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其中 Jason Jay 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資深講師,也是史隆管理學院可持續發展倡議(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at MIT Sloan)的負責人,他把可持續發展倡議從一群熱心的教職員和學生所組成的小組,發展成為學院的重點專案,並且也在學院影響了數以百計的學子,讓他們把「可持續發展」成為日後職涯發展的關注重點。
另一位元作者 Gabriel Grant 是位元組織可持續發展顧問,他曾經協助建立許多保護環境的聯盟,並且也創設拜倫協會(Byron Fellowship)—一個由變革領導者們所組成的社群。兩位作者都有豐富的諮詢經驗,幫助許多企業克服內部阻礙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策略。此外,兩位作者自學生時代就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他們坦承一路走來雖然有許多成功案例,但是也有不少失敗的經驗,並且逐漸摸索出如何突破僵局;透過反思、整理他們的經驗,他們形成一套方法論,並且也開始傳授給其他人。
在本書前言,作者提到如果要從他們的經驗萃取出一條最重要的心得,那就是想要促成某種改變靠的不是什麼精妙的論點或說詞,而是轉變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方式」(ways of being);當我們能夠把自己僵化的觀點與思考模式釋放出來,讓對話在彼此之間自由流動、拓展我們的行動選項,並且觸及我們真的想要創造的未來;也許我們還是會犯錯,但是當失誤發生的時候,我們會更能夠重新整裝上路、讓對話繼續推進。
要能夠改變我們的存在方式,作者認為關鍵的一步是對於真誠(authenticity)這個概念有新的理解,為此他們區分了兩種真誠:第一種是「靜態真誠」(static authenticity),這指的是致力於讓自己與過往的言行保持一致,並且堅持某個觀點來獲得確定感,如果發現自己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就會保持沉默。作者指出對於靜態真誠的堅持,往往會讓談話中的僵局與對立更加惡化。如果要能夠掙脫這種局面,我們需要的是第二種真誠—動態真誠(authenticity),這指的是接受自己的脆弱與不一致,對學習保持開放,並且努力自己與渴望的未來保持一致。
除了提出對真誠的新的理解方式,作者也介紹了一個框架說明是什麼讓我們的談話卡住,包括談話中的「坑」(pitfall)、讓我們上鉤並掉進這個坑的「餌」(bait),以及掉進這個坑所付出的「代價」(cost)。更重要的是,書中每一章都介紹了不同的練習方式,而作者也鼓勵讀者尋找夥伴一起練習、相互支持,幫助彼此更有能力逃出那些談話中的坑。
雖然本書兩位作者都是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書中所提供的案例大多是與環境、社會議題有關,但是我認為這本書能夠説明的物件並非只有「關心社會、環境議題的人」,而是包括所有致力於正向改變的推手,當然也包括企業內部的組織發展工作者。
因此,如果你曾經在推動改變的過程中與他人陷入某種對立、僵局並且希望能夠掙脫的話,我想向你推薦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