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初體驗之心得體會——創造團隊力量,凝聚團隊共識

王闖  2017-01-06

背景介紹

作者所帶領的團隊剛做了組織架構調整,團隊在短時間內面臨著非常大的目標壓力,團隊分佈三地,組成角色比較多元化,大家對訊息瞭解程度上、對壓力的感知程度、對工作標準與要求的理解上,都存在不一致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團隊迫切需要快速磨合,對齊目標與思路。

經過與Laura老師的充分溝通,明確培訓需求,組織為期一天半的工作坊,通過發揮團隊自身的力量,最終實現凝聚團隊共識,清晰團隊目標。

 

心得體會

我們的團隊具有較好的合作氛圍和意識,基礎較好。 在workshop過程中,通過Laura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團隊很自然地討論並聚焦出了關鍵目標,達成了目標的一致性,這種引導方式非常好的一點就是這個目標是大家自己充分討論出來的,不是上級強加給團隊的,我能感受到大家對這些目標的認可與執行上的主動性。

之前我也參加過不少傳統培訓,這些培訓往往要麼是總結一套理念框架與方法,更進一步的能設計一套虛擬的場景或遊戲環節,通過場景的互動更好地理解各種理念的精髓,在工作中參加這些培訓很有價值,工作是實踐,培訓是偏方法論,實踐中不斷領會與踐行這些經典的理念,對個人的成長是很有説明。 這次工作坊我第一次接觸到引導這種方式,個人感覺,與傳統的培訓方法相比,引導這種方式更科學的地方在於:一是,直接結合具體工作實踐,這個探討、對話的過程本身就是有直接收益的。 同時給人比較強的認知和感受是原來工作中可以這樣直接做得更好的,而不是在假設的場景下;二是,能很好地達成團隊自己的共識,是團隊自己達成的,而不是別人告訴團隊去怎麼做。

 

通過這次工作坊,有兩點感觸與大家分享,更加深了我對引導這種方法的認知。

一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對於團隊與壓力的現狀,儘管我們作為團隊管理者角度非常清楚,但怎麼能轉變成團隊的共識目標? 怎麼建設好團隊? 除了傳統的培訓、顧問這些方法外,我們還需要勇於借鑒、學習更專業的方法論,例如引導這種方法。

二是,要有好的引導和充分討論的過程。 Laura老師在籌備工作坊過程中堅持至少需要1.5-2天的時間,最初我個人看過議程提綱后,非常擔心有些問題浮於表面,不能觸及關鍵,我建議直接面對關鍵問題。 但事後證明,只要引導氛圍與效果好,大家就能比較深入和有效地討論問題,最終達成共識。 而如果沒有好的氛圍,一上來就討論很尖銳的問題,很可能會陷於無謂的爭論或互相指責,甚至直接造成不信任的結果。

通過參加這次工作坊,學習到的引導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未來我會在團隊建設中主動進行一些引導方面的嘗試。 另外,我個人也開始對引導理論產生興趣,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好好學習和體會“引導的奇妙”,相信無論是對個人工作還是生活,應該都會很有幫助。

效果初顯

我們的團隊經過為期一天半的工作坊培訓,效果超出預期,並且開始逐漸顯現。 我明顯感覺到團隊合作氛圍更加融洽,大家達成的共識,認知上統一到了一起,團隊很多溝通有了基礎,行動上也明顯感覺到勁往一處使了。

 

後記-引導給企業組織帶來的説明

採訪開放智慧董事長許逸臻Laura Hsu女士,她認為:

近幾年引導在業界開始變得越來越火熱,但其實還有很多人對引導是什麼? 引導對企業、對組織能帶來什麼説明? 並不是很清楚。

目前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越來越變化多端,企業、組織普遍面臨一個什麼樣的挑戰,需要什麼樣的説明呢? 不是重複傳統的做法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經營績效,例如各種KPI ,各種成長的指標等,不是舊有的方法可以幫助到他們的。

在這樣一個充滿改變的環境中,整個組織的團隊也要跟得上快速改變的環境,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當企業領導者遇到難題時,往往用他舊有的方式去帶領一個組織或團隊,但卻得不到他想要的結果。 用他原來的領導方式,他的團隊不能自動自發,他的團隊的成員沒有主人翁的意識,缺乏創新的能力跟成果,領導者就非常苦惱,我應該怎麼樣來激勵大家,給更多錢有更多好處,讓他們去上一些課程,學到一些方法,或者是找顧問來告訴我們怎麼做。 但往往是嘗試了這些傳統的方法后仍然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那他就在想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激勵我的團隊,可以讓我的團隊有更好的產出,讓他們更創新,更有成果呢?

那麼,引導在這時候就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在引導的過程當中,不是帶更多的知識和理論進來,不是來告訴團隊該怎麼做,而是提供了一個團隊對話的流程和方法,引導這個團隊自身去實現突破,這個過程就能夠幫助組織得到最好的成效,而且這個成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有後續的持續的組織發展的長期效用。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