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Open Quest
2014/3/7-9 深度匯談的課程圓滿結束了。三天的體驗與深度連結,讓同學們對於方法有許許多多的應用面的提問。課程的引導師費樂理 (Larry) 與許逸臻 (Laura) 課後整理這些提問,並分享我們經驗中的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實踐的路上,發揮深度匯談能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
首先先分享 Larry 為對話力 (Daniel Yankelovich) 一書中文版寫的推薦序中摘錄以下的故事:
…提到對話,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有關「石頭湯」的古老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到處向村民乞討食物,但一直遭受拒絕,於是他對村民說:「那麼可不可以借我一個鍋子和一點水呢?我可以煮一鍋的石頭湯。」村民聽了很驚訝,但還是把鍋子和水借給他。
接下來,他從口袋裡取出一顆圓形石頭放進鍋內,慢慢鍋內的水也開始沸騰,他開口說:「如果湯裡面,可以放一點香料,味道就會更香了,可以給我一點鹽和其他的香料嗎?」旁觀的村民很好奇,也照著他的意思給了一點鹽和香料。
接著他又說:「你們知道嗎?來點蔬菜和土豆也不錯!」大家越來越好奇,於是又給他需要的蔬菜和土豆。隨著湯頭又滾起,這鍋湯的香味也越來越濃郁,這個人最後提出一項要求,請大家再加一點肉或是其他材料。
這時在旁目不轉睛地村民很快有所回應,也開始對石頭湯感到興奮莫名;最後,大家也皆大歡喜地一起享用。
這是個對話的故事,真誠的對話促使我們公開表達自我的價值觀,也因此坦裎出自己脆弱的內在,矛盾的是,這樣的坦裎,反而開啟一道門,讓個人和團體都能走向信任與深層的學習。
關於深度匯談的關鍵技能,包括如何呈現丹尼爾‧楊克洛維奇在對話力一書提到的的三個核心要求:”平等”、”同理傾聽”、”以無評判的方式浮現假設”,並且能學著覺察對話當中是否三者有缺失的部份,將其補足。
-
深度匯談(Dialogue)的基本流程框架?
背景介紹:
-
-
- 如果是有主題的深度匯談,這部分應該包含設定主題,或者要求主事者來傳達主題
- 如果有對話原則的話,要介紹對話原則
- 有時可讓每個人都說過話,作為開場
- 有時以一分鐘的沉默作為開場
-
結束 (有時會有還剩五分鐘的提醒)
有時會有額外的活動,例如對於成果的頭腦風暴
-
建立「容器」時所用的技巧指的是什麼?
在深度匯談中,你維繫對話的空間。這比較與存在感有關而非技巧。然而,能夠用自己的行為展現對話原則,是最有力量的。任何對於特定技巧或技巧的建議都可能會造成誤導,因為它的運用取決於不同的團體及情境。有時你以循序發言作為開始,讓每個人都能開始參與進來。但有時為了安全感,你需要以開放式匯談開始。通常45分鐘到一個小時是比較好的深度匯談的時間長度,除非你想要有一些開場的暖身時間,以讓團體能夠覺得自在。對於想要練習深度匯談技能的團體,需要有多次的深度匯談以及多位引導者,以讓團體學習信任自己及信任流程。
-
通過深度匯談找到更深層的問題,指的是?
通常深度匯談會形成一個途徑,讓團體或個人達到在協作上的足夠深度。在這個深度下,團體會覺得對於主題能有安全的分享及對話。這個主題在以前通常會被大家所回避,但是一旦浮現出來,它就可以通過共用的觀點及智慧得到處理。
-
如果是一群沒受過訓練的人在一起研討,看上去又成了普通的「開會」,區別到底在哪裡?(Dialogue與開會)
有效的會議需要架構與成果,但深度匯談感覺起來沒有架構。
-
對引導者的要求?
許多其他方法將引導者看成是一個外部的角色,但是在深度匯談裡,引導者知道他自己是”在裡面”。他所做的與說的要遵守與團體相同的原則。這並不表示團體從引導者所聽到的話語與其他人是一樣的,而是表示引導者意識到每一個聲音有超過話語或意圖的的影響,所以他用與團體同樣的原則參與,不多也不少。
-
有認證嗎?
沒聽說有誰在做深度匯談方法的認證。
-
引導深度匯談帶來的風險有哪些?
這是個”軟”方法,所以承諾有任何成果都是危險的。
-
除了深度匯談(Dialogue)以外,我們這次用到的各種練習,都可以用到商業項目嗎?
大部分我們在課程中用來練習的方法,都可以單獨用來説明團體練習更為結構化的討論。唯一提醒是要慎選合適的場合,有些練習(例如個人人生歷程)在商業項目當中要參與者揭露可能風險會過高。
-
希望分享深度匯談在企業中的應用範例。
通常我們會拿深度匯談與其他方法並用,以深化團體中理解與共識的感受
-
- 團體可以用深度匯談開始或結束例行的活動,以檢查是否有其他需要浮現但還沒有空間浮現的主題
- 在進行完討論”問題”的工作坊後,辨別團體”擁有”問題的程度
- 與領導團隊討論他們需要做什麼以一起在未來進行領導
這些題目有足夠的廣度,讓團體能夠在其中進行探索,也能讓團體達到較深的信任與理解的程度。
-
哪些狀況適合採取深度匯談的形式?
團體準備好要處理及分享的主題都可以。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就不是這樣的題目。團體會創造他們自己的答案,這通常會讓你覺得驚奇。
例如,如果我知道團體對於策略有許多不同的想法,我會以深度匯談開始,讓大家有機會浮現不同的想法,然後再進行團隊共創會。
如果一個問題只需要列出答案就行,其他的方法會比較有幫助。因為如果要他們對這樣的題目作深度匯談,團體會覺得不被尊重。
作為一個引導者,你知道主題會因為團體準備好要做什麼,而被擴大或被放下。
-
深度匯談的主題究竟是偏重「虛」(價值觀等)還是可以「實」(戰略目標),可以「虛實結合」?
題目虛或實都可以,但如果你或團體需要有一個「實」的產出,例如一個策略,則你在深度匯談後要給團體一個流程來將對話的內容整理成一個策略的格式。
-
什麼樣的主題適合/不適合深度匯談?
團體準備好要處理的任何題目都可以做深度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