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IAF年會—致創造決定性時刻的前輩們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IAF年會致創造決定性時刻的前輩們 

作者: Laura HsuCPF 

Defining moments of a facilitator 

Summary: 在國際引導者(IAF)年會當中,創造了多少引導者的決定性時刻? 2000年的多倫多說到2019的廣州,致那些為後人創造決定性時刻的前輩們 

 

探索的年代 

時間回到1999年。當時的我接觸引導進入第三年,跟著老師做了不少項目,見證了許多奇跡,但尚未能夠印證引導這個職業能否養活自己?是否能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我當時也有其他興趣領域同時也在探索可能性,一切都是未定數。 

試探可能 

當時看到來年IAF國際年會即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對非營利組織的年輕引導師提供獎學金,免去年會的費用,自行飛來加拿大參加即可。在恩師的鼓勵之下,決定試試提出申請。我還記得當初申請表中有個題目,問道: 如果你得到這個獎學金而能參加IAF國際年會,你打算後續如何回饋到你當地的社群? 具體寫了什麼不記得了,只許下了一個宏願: 未來只要有機會分享我所學的,我一定無保留的分享給我的社群。 

 

震撼的見證引導的藝術與卓越 

很幸運地,2000年初,我收到歡迎參會的通知! 年會主題: 變革的世界引導的藝術與卓越(Worlds of Change-The Art and Mastery of Facilitation)。(: 開場舞臺) 

2000年四月,在多倫多還是非常寒冷的日子,當時我記得有幾天戶外是零下接近十幾二十度,但IAF年會當中的熱度是幾近沸騰的 

  • 與會者有1300: IAF全球史上最多的一次 
  • 主辦團隊: 主要成員每個都是引導界的前輩們,許多加拿大美國ICA的大老在那次都站出來月臺。比如引導界大家都聽過的學問焦點討論法(ORID)書的作者群。我有幸拿到獎學金,提前前往擔任志願者,才知道他們準備得多仔細。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付出了許多時間精力與考慮。(: 大會代表之一致詞Duncan Holmes) 
  • 6個不同主題分流(Stream): 分會場的主題太多了,連主題都需要分流。當時六個主題分流分別有社會變革(Social change), 個人精神(personal spirit), 專業紀律(professional discipline), 多元觀點(diverse perspectives), 社群建立(community building), 以及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在那還沒有數碼相機的時代,我把放在桌上的小旗子都收集起來,拍了一張紀念照。 

  • 各種形式的主題: 有些是個人深度反思、有些是共同研究討論型的內容、有些是指出做法與方向共同的是強調多元的參與、投入、對話與共同生髮 
  • 見證了許多時代的開端: 
  • 首次見證了視覺紀錄: 當時在一個主題當中有一位元參與者(後來才知道是一位元圖像記錄界的先鋒Reinhard Kuchenmüller, IAF方法手冊插圖都是他畫的)自願做視覺紀錄,當時沒有大卷的紙,他是用許多A4大小的卡紙,像畫電影分鏡一樣的,一格一格記下來。對於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形式的我來說簡直大開眼界。(: 當時Reinhard的圖像紀錄) 

  • 一本新書的開端: Peggy Holman以及Tom Devane當時有一個話題是他們在搜集與研究各種變革的引導技術。每個技術做成一本小冊子,在年會做主題發表。由於IAF有相容並蓄的精神,理解各門派方法的特性的人在現場都有。當時的討論激蕩出許多火花,大家覺得這樣的整理非常有價值。幾年後誕生了他們的著作The Change Handbook 
  • 年會之前先做當地社群案例: 讓當地的引導者先做一個引導深入社群的community project,並且讓該團體在年會現場展現成果,向那些剛接觸引導的人證明引導的影響力。這個當時還年輕的我不知道其實要花相當大的心血,才能在大家面前有這樣的展現。 

 

  • 各洲參與者連結交流: MaryAlice Arthur從紐西蘭來,那時帶了一袋青綠色的小石頭,說請帶著它到你的國家去生活。這個小石頭進入了我的2000年之旅紀念簿IAF的頁面上面,一直到現在。(: 六個題目的分流小旗子,以及當時IAFLogo徽章,Mary-Alice送我的小石頭

  • 年會社群編織(Conference Weaving): 年會休息時間,在會場大家往來的地方有個“製作你自己的鼓”的小攤子,這個活動是所謂年會社群編織(Conference Weaving)活動,意思就是大家好像可以像一同一個村莊聚在一起做手工的村民們,親切的相互認識互動。當時是讓我們用奶粉罐、透明膠布,在專業的指導之下,製作出一個鼓。還有自己的鼓槌。是真的可以打出聲的。

  • 靈魂擊鼓圈(Soul Drum Circle): 由一位靈魂擊鼓引導師,在同心圓圈的正中央,帶領全體共同擊鼓。有人拿自己的小鼓,現場也擺放著各種形式大小的鼓,全體一起共同擊了一個多小時的鼓。在那一個多小時當中,團隊動力自然流現,聲音從個別的不和諧,吵雜的紛亂的步調,慢慢走向不同區域的鼓,在不同時間帶領全體聲音之流。而結束的時候也很妙,因為團體有他的依依不捨,不願結束的感覺。在最終自然達到一個放下停止一切的鼓聲之後,響起的是大家的歡呼與道別聲。 

回想起來,2000年的IAF引導者年會發生的某個時刻,我決定了引導是我要繼續走下去的。當時在亞洲這條路還不存在,沒人走過,沒有前例。這條路是存在心裡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因為有前輩們在不同的山頭鼓勵指路、點燃熱情,我們願意回到自己的土地繼續墾荒。

20年的發展之路不忘當初多倫多 

2000年以來,亞洲區引導也漸漸萌芽,亞洲年會當時最初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輪流舉辦,而為了更多國際視野不再美洲獨大,IAF也不再將北美洲的年會稱為國際年會,而是稱北美年會。我與我的夥伴們也舉辦過兩次華人引導者年會(2002-2003),同時因為後來有了評審身分,會派到不同的年會做評審,經常有機會每一兩年都參與各地多元的年會。 

IAF年會獨特之處,是發表人並沒有拿大筆的酬勞,而都是以志願者的身分作分享。然而發表人卻又都是引導領域的先行者,如果每位都以正常收費而來的話,年會的門票費用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筆的數字。更不用說志願者了,往往都是要放下手邊一兩個月的正事,就處理年會這個事情。IAF每一場年會因為各有巧思與地區特色都有各自的亮點,不變的是參與、分享的精神。我每次的年會照片也都留存,但說起我的defining moment,那個恒久的記憶,還是2000年的多倫多。(圖:2019 IAF亞洲年會在馬來西亞發表人合影

 

近二十年的過程先快轉帶過,簡單歸納是引導在我生命中也像從戀愛期走向務實生活期,前面的浪漫情懷,也漸漸淡去。更多的時間用來務實的耕耘自己的客戶、專案以及學生。 

 

眼睛帶著閃光的人 

這些年我發現不管組織或社群,要真正成事,推動改變,是要找到那種眼睛帶著閃光的人Nancy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第一次見到Nancy是在2016IAF亞洲年會(花蓮),當時Nancy是我鄰座的一位首次參與者。後來聽她分享,花蓮那次是她人生中的轉捩點,她說決定餘生要致力推動引導的工作。短短三年間,看到她成立了IAF廣州社群、協助了深圳社群,並且持續灌溉滋養當地社群。2018年她也拿到了IAF認證專業引導師(CPF)的資格。所以當2018年末,她提起有發心想要辦中國的IAF年會時,我第一時間表示會給予任何她需要的支援。Nancy說後來在中國IAF China各引導群主組成的Core Operation Team當中(Sean, Nancy, Yuki, Tony, 金沙浪, 林士然),決議推動此事,成就了這次2019 IAF中國年會的盛會。 (: Nancy & Laura)

(好文推薦:趙楠Nancy-引導,一條永遠沒有終點的路,一直在路上!) 

將夢想化為行動 

有願景是個很好的開始,而說出願景才真正考驗領導力以團隊合作。以過來人的角度來看,舉辦年會不僅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而且社群的事情很多決策是無法讓每個人都開心的。總結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這過程就像張羅一個盛宴,等美食擺在桌上的時候,準備的人也累到吃不下了。(: (左起) Nancy, Terry, Michelle, Judy)

Nancy發揮領導力與社群智慧,屹立不搖不畏艱難,帶領著志願者團隊實際執行年會所有籌畫與行動— Terry, Judy, Michelle以及Dolly, 慕超,我們的圖像紀錄志願者團隊,甚至有更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志願者朋友們,點點滴滴一步一腳印創造了這次“見引導‧見中國”的盛會。 (: 中國年會歡迎牆) 

 

2019廣州熱情開啟我塵封的記憶 

在這次廣州年會,也成就了許多中國引導的第一: 

  • 在中國人數最多的一次引導年會: 共有350人齊聚一堂,有空拍機拍下合影(: 大合影) 
  • 每個題目都有Graphic Recorder(: 我的發表現場的視覺紀錄) 

  • 32個發表人從各地前來: 美國、加拿大、印度、新加坡、澳洲、臺灣等等。每一時段有八個分會場,主題相當精采豐富。 
  • 社群連結的活動: 不管是開場的畫袋子、晚間慶祝的舞獅、走秀台以及自發小擊鼓圈的活動,都讓現場的參與者流連忘返。 

兌現承諾 

而這樣的年會上也又一次出現我兌現2000年的承諾的機會。將我所知的最前沿的題目分享給我的社群夥伴。這次我的主題是這幾年專注研究的信任議題。“當引導遇上信任”這個主題剖析了引導者如何理解信任的建立、破壞與修復,然後應用引導方法更精准的前期準備與現場引導處理信任議題。現場來了80位能量極高的參與者,甚至有我其他評審的同事們。聽到大家相當正面的肯定回饋,說這些他們立刻可以運用在下一個項目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欣慰。(: 當信任遇上引導參與者合影) 

我的同事ShawnIvan也分別發表了“引導出一場好的對話”以及“探索系統思考在策略規劃上的運用”的主題,得到許多肯定與迴響。 

 

意義與感謝 

年會籌備團隊的辛苦我相信是非常有價值的。想像這會是350位參與者生命中的Defining moments:

  • 可能有人因此決定了引導是他要走的人生道路 
  • 可能有人連結到人生中特別的夥伴 
  • 可能有人發現了引導工作的新方向/啟發 
  • 可能有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以及貢獻的可能 

這些能成就的,都不是小事。再次感謝所有前輩們在前面種的樹,讓我們後面的人可以乘涼。也再次感謝這次成就IAF 2019中國年會的中國Operation Core Team以及Nancy帶領的廣州志願者團隊。期待看到你們今日播下的種子在不久的將來開花結果。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