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暉
引導的實踐當中最挑戰的就是面對真實挑戰時,怎麼去解該情境的題,因為不是所有情境都有現成的流程工具直接組裝就能使用。
因此最珍貴的就是將基本功當中需要做的事情想清楚,並且能琢磨出有限時間最需要做到的是什麼。
當然面對內部外部客戶,還需要爭取能匹配重要議題的足夠的時間。Sophia 同學將這樣的經驗與過程能整個還原並記錄心路歷程,是非常難得的借鑒。推薦大家詳讀。
-Laura 老師的引言
某世界五百強公司團隊共創工作坊有感
2023年4月,我引導了一場跨團隊的工作坊,參與者人數將近40人。從發起者(sponsor)向我發出邀請到交付這場工作坊,跨兩月之久。從設計到交付,方案一共修改4次。當思路理不清的時候,我也想過放棄。
儘管最終達成了工作坊的理性目標和感性目標,但現在想來,依然還是唏噓不已。作為引導者,我希望通過分享自己這次的經歷,給引導者在設計類似的工作坊時一些思路和啟發。
召開工作坊的目的
很多人認為工作坊就是簡單地按照流程進行,其實不然。如果希望工作坊舉辦後獲得既定的產出,必須要清晰地知道為什麼要召開。作為引導師來説,很多時候並不清楚 sponsor 舉辦工作坊的真實目的。資深的引導師通常會通過訪談獲得資訊。
對於內部引導師而言,正式地去訪談 sponsor 還是有點難的。一方面對方可能認為就是一個會議而已,不需要正兒八經地訪談,另一方面就是太熟悉的緣故。如果有人問這個問題:要達成一個工作坊的目標,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沒有學習引導之前,我肯定會説“統籌安排”。
學習及實踐引導這些年來,我明白最重要的其實是澄清理性目標。而這一場工作坊,最發人省思的是:在經歷了兩輪和 sponsor 的對話,以及多輪的自我對話,我終於厘清了理性目標。
焦點問題的重要性
在學習了很多工具以後,我們很容易套用學過的工具範本或者流程。等到設計完以後,發現理性目標似乎並沒有達成。這次的工作坊就是如此,和 sponsor 訪談以後,瞭解到 sponsor 希望工作坊結束後一定要產出具體的行動計畫。那麼,最能產出行動計畫的引導流程和方法是什麼呢?
TAP(Transformation Action Planning,轉化型行動計畫)的流程方法,我和一位夥伴在去年的一個線上工作坊中用過,我當時對這個流程並不熟悉,我和當時的拍檔各負責一部分,我負責願景,團隊共創,收尾,她負責 SWOT,以及後續行動計畫出來後的協調、預算以及計畫整合的引導。我們倆配合的確實也很好,也拿到了非常落地的行動計畫。
當確認了理性目標以後,引導師在設計時很容易就陷入流程和細節當中。這也是我這次體會最深的地方。我奔著 sponsor 的期待結果而去,總想著當流程和細節敲定以後,我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於是,我把所有的流程,提問,細節,甚至每個環節我要説什麼話(逐字稿)都寫好了。
但當我準備就用設計好的流程來做工作坊時,我感覺自己有點懵了。我越發覺得自己有點不會做了。這時,離工作坊只有一周時間。無奈之下,我尋求了 Laura 老師的幫助。和她聊了半小時後,我終於意識到自己在焦點問題的提問上搞錯了方向。
提問的力量
其實,該公司在1月份也組織過一場半天的工作坊,大部分參與者一起討論過2030年的目標,產出很多 idea ,但最終沒有聚焦成真正要實現的目標。
Sponsor 的痛點:
大家都在為新項目做一些工作,沒有形成專項的作戰小組。未來則需要按照不同的產品成立專門的作戰小組,並按照討論出來的行動計畫有條不紊推進。
引導者的痛點:
1、如何從一個很大的畫面聚焦到一個當下更小的畫面
2、如何讓作戰小組從一個很大的畫面聚焦到2023年並且制定出行動計畫
按照 ToP 的方法,這樣的工作坊至少需要2-3天的 PSP(Participatory Strategic Planning,參與式策略規劃),1天的TAP(Transformation Action Planning,轉化型行動計畫)。而我卻只有1天的時間。Laura 老師説:〝在時間那麼緊的情況下,你想要那麼多的產出,是不可能的。你得重新梳理理性目標,並且和 sponsor 確認最後的產生到底是什麼,你再去調整你的焦點問題。〞
在我最初設計願景的問題時,我很痛苦,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辦法做一個2天的 PSP +1 天的 TAP ,之前我也想著就是直接承接上一個工作坊的產出。於是,我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公司在1月份的工作坊提出了2030年要達成銷售收入XX億金額的目標。距離2030還有7年時間,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雄偉的目標需要每年邁進一步才能實現。如果今天是2023年12月31日,此時我們正在慶祝我們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功,那麼這個場景你看到了什麼?你會聽到什麼?咱們公司又達成了什麼目標呢?
這個問題設計出來以後,我內心也有些焦慮和不安。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是〝如何承上啟下〞、如何讓大家在一天的時間內共同描繪出團隊在2030年共同的願景,再聚焦到2023年制定行動計畫。上述的這個問題似乎和參與者沒有什麼聯接感,也無法承上啟下。
説來神奇,老師提的兩個問題為我指點了迷津,讓我不再迷茫。我感受到好問題帶給我的力量和能量。
1、2030年的願景實現,它的關鍵結果到底是什麼?
2、2023年要實現什麼樣的里程碑,才能促進2030年願景的實現?
當 Laura 問完這兩個問題後,我和自己進行了一場對話。我做這場工作坊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是按照流程隨便把它做完呢?還是要幫助 sponsor 拿到真正的產出?答案是後者。思考後我對焦點問題進行了徹底的調整:
1、當2030年實現XXX億元銷售收入的時候,有哪些成功要素?獲得了哪些關鍵結果?
2、為了實現2030年銷售收入XXX億元,2023年需要哪些突破,實現了什麼樣的里程碑?
相信〝相信的力量〞
這次工作坊,除了澄清了焦點問題,其它的成功要素是相信流程,相信團隊。這股相信〝相信的力量〞離不開勇氣、信任自己對於工作坊的設計。
1、勇敢擔責
一般來説,一家大公司的行動策略工作坊,需要專業的引導師設計並實施。雖然自己引導的經驗只有5年,但我還是勇敢地把這個活接下來了。既然 sponsor 對我全然地相信,我也應該相信自己能做好。
2、全然信任
對團隊全然地信任,也讓我更加放心大膽地去完成這個工作坊。雖然團隊成員來自於同一事業部不同公司、不同職能部門,因為有了前期的訪談,我們相互之間建立了基本的信任關係。
臨時加了團隊創建環節,大家在時間很短的情況下居然完成得很好。每個組都有響噹噹的隊名和口號,特別震撼!
3、用心設計
-
- 在設計中,我沒有完全按 PSP ,也沒有完全按 TAP ,而是為了獲得真正的產出,將兩個流程整合在了一起。這也是工作坊的亮點之一。我不再生搬硬套,第一次在流程設計上有了突破。
- 無論是 PSP ,還是 TAP ,參與者太多的話,都很難有效進行。因此,我這次安排了副引導師。當我在每個環節將我們每一個步驟要討論的問題解釋清楚之後,我們還有副引導師在各個組中擔當重任,她們要確保本組的討論不會偏離方向。
引導者精神
這次的工作坊耗時長,也讓我對引導者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探究。為了幫助 sponsor 獲得有效的產出,無論在工作坊前、還是在工作坊實施過程中都需要花費挺長時間。此次工作坊,從前期準備到交付,我用時60個小時,算下來將近8天的工作時間。我相信即便是一位豐富的引導師,他們在前期準備以及設計流程方面花的時間也會在2-3天不等。這讓我想到匠人精神。為了達成 sponsor 和團隊成員的預期,引導師總是想方設法努力達成。
這次的工作坊,我也被自己感動到了。雖然大家不知道我背後所付出的時間,但是我是被自己身上所擁有的引導者精神所感動到了。引導者真的就是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為團隊創建對話機會和氛圍的人,默默支持大家不求回報的那個人。我也為自己在做這樣利他的事情感到很自豪。這一次也讓我對於引導者的勝任力要求有了更深的體會。我相信自己在未來的引導實踐中一定會認真踐行 IAF 引導者六大勝任力的要求,做一個專業負責的引導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