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的知與行——百度技術學院引導探索之路 (學習篇)

原創:百度技術學院Open Quest  2018-01-23 

 

引導的知與行——百度技術學院引導探索之路 

(學習篇) 

作者:百度技術學院BIT 

 

 

引導的知與行——百度技術學院引導探索之路 

(學習篇) 

作者:百度技術學院BIT 

前言 

2017年,我們百度技術學院的小夥伴有機會接觸到Open Quest開放智慧及各位大神級老師,開始系統學習引導力課程。我們一邊學習一邊高頻率實踐,2017BIT團隊實施的研討會/工作坊等共有十餘場,涵蓋各式各樣的主題。每次實踐及結束後的複盤,總能發現一些挑戰,回顧引導力三階課程的學習內容,我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原來那些困惑和挑戰,正是三階內容所覆蓋的。 

下面我們將與大家分享來自百度技術學院小夥伴的學習心得:修煉內功、提升劍法、人劍合一。 

 

修煉內功 

心得:共同參與、聚焦討論,相信對話的力量! 

引導力一階學到的:提問力、多元參與的形式以及引導式傾聽,全面展示了一名引導者應有的基本功力。 

 

提問力ORID 

ORID並非培訓菜鳥,我們總以為資訊萃取、提問力、訪談這些常用skill已經很OK了。但是又經常感慨是不是沒挖出完整的資訊、是不是錯失了某些關鍵提問點。ORID很好地把提問技巧從隱形經驗提煉成顯性知識,讓大家可以抽絲剝繭地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資訊。 

1用對的順序問對的問題:ORID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用邏輯化結構化地順序來設計問題。隨意打亂提問順序很容易造成對方給出的不是事實,或者不是基於事實給出的詮釋;再比如訪談者談到不好的業務結果時,由於受到不信任等情緒影響造成對話很難深入進行,這個時候跳出來問一些OR層面的問題,反而會讓訪談順暢進行。 

2ORID運用在管理上也有很好的效果。原來與員工一對一溝通中,會聽到員工抱怨他看到或認為不公平的事情,而事實上這些事情大多是經過他自己加工的。運用ORID一步一步coach他看到事實,並嘗試理解他的感受,幫助其找到生氣的真實原因。這會讓管理者更能理解員工,找到他們的核心訴求,同時也讓員工發現自己的盲區 

 

多元參與的形式 

以前我們總覺得形式要多種多樣,參與感要豐富,卻較少思考Why。在一階中,我們感受到了參與形式的力量,明白了為什麼要兩兩分享、小組討論、全員對話相互穿插,體會到了音樂、詩歌、肢體語言的魔力。 

一方面,多元化參與形式可以讓總發言的時間遠遠大於會議時間,體現出群體對話為什麼高效的精髓;另一方面,合適的有創意的參與形式不僅能讓會議不枯燥,更能產生諸如突出重點、便於記憶與傳播、群體承諾等非同一般的效果。 

 

引導式傾聽 

場面難hold住?對話不深入?這些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引導式傾聽很好地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挖掘更多想法、深入探索想法都是個技術甚至是門藝術。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鼓勵發言還有嗎”、“還有哪些人沒表達,激發更多聲音;可以通過平衡觀點那有好的一面嗎”、“有沒有其他聲音,幫助大家聽到不同角度的資訊;可以通過幫助發言者厘清問題、抒發情緒的方法讓其他人感知到他的資訊。提問的技巧,於無形中時刻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階的內容夯實而又核心,既是我們的攻玉之石,也是我們的助飛利器 

 

提升劍法 

心得:團隊精神、共同決策,相信團體智慧! 

我們知道,有效決策(E)取決於:決策品質(Q)和接受程度(A),如果QA都高的話,後續落地效果就很好。可是如何讓QA都很高呢,引導力二階的課程幫我們系統地解決了這個困惑。 

 

提升決策品質 

團體決策品質低的原因,往往歸於:沒有充分共識;沒挖到根本問題。二階的團隊共創法之所以讓我們眼前一亮,心裡一驚正是切中要害: 

1)搓揉的必要性。回顧以前的引導,往往關注的是發散和收斂這兩個環節,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意見出來的時候,往往都急於把各種意見整合到一起,以為這就是結論,恰恰忽略了從發散到收斂過程中的動盪過程。在二階的實踐練習過程中,讓每個人都充分表達,讓每一個聲音都被聽到,經過這樣跌宕起伏,來來回回、反反復複的聽與說,動盪的足夠充分,收斂出來東西才足夠扎實。搓揉是對這個過程最好的形容,正如美味的麵包在烤制之前也需要反復的揉捏一樣,一個好的決策畢然也需要這樣一個碰撞的過程。 

2)挖掘問題的本質。團隊共識與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分享資訊、對齊理解的過程。如果我們未能挖掘到問題的本質,往往達不成真正的一致。比如對【面臨的問題/遇到的挑戰】進行分析討論時,最重要最困難的是挖掘根本原因。資源不足、人力不足、領導不重視、能力不足等等,這樣的詞語我們隨口就來,但往往這些只是問題的表像。作為一個引導者,需要通過提問、追問、創造對話等基本功引導大家不斷的思考,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才利於後續找出最一兩撥千斤的解決措施。可能最後發現,最根本的問題是以前不清楚的盲區、彼此利益點的衝突、甚至碰撞出未曾想過的思路等等,而這才是團隊對話的意義! 

 

提高接受程度 

研討的結論能否落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家的認可程度。以往我們最多通過觀察大家的回應熱情或簡單提問,來check最終的成果以及認同度。但這是真實的嗎,是客觀的嗎? 

二階課程中的【同意梯級量表】,它通過明確的分數劃分和對應的同意程度闡釋,把對結論的認可程度劃分為1-8分,參與者可以用統一的、明確的標準現場投票表達出自己的考量,大家可以即可看到全員對成果的買單程度。如若離預期成果較遠,還可以繼續討論&修正成果,重複投票動作直至目標達成!增加一個小小的工具,不僅使得目標的達成瞬間清晰可見,更是參與者對成果的一種承諾,這又能促使大家認領&推動後續的落地舉措。可謂小工具大策略! 

 

人劍合一 

心得:打開心智,啟發改變,相信流程的力量! 

 

如果說一階、二階我們收穫到很多珍珠的話,那麼三階就是把這些珍珠按照需要的款式給串起來,還要求串的漂亮&別致&創新。一階讓【共同參與】生成,二階讓【團體決策】形成,三階讓【組織改變】達成,每一階都有更大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稱三階是人劍合一更高境界的學習。 

三階中提的【組織改變】是常見的課題,也是組織最為期待的訴求。有效改變有賴於:對現狀的不滿意程度(D)、願景的清晰與渴望程度(V)、以及實際可行的行動(A),還有共識程度(C)。因此三階的內容緊緊圍繞這幾個因素展開。 

 

心智模式——阻力與改變的源頭 

心智模式是每一個做引導或者做教練的人一直在提到的詞語,以前的認知是:我們需要在研討會中專門為心智模式設置一些環節,讓參與者真實的看到心智模式改變的發生,才能達成目標。但三階的學習讓我們體會到,原來心智模式的改變就像海洋中的暗流一樣,潛藏在海平面下,時時湧動。無論在哪個環節,採用何種工具,每一個從發散到動盪再到收斂的過程,都是一次心智模式的洗禮,在研討會完成後,參與者都經過了充分的搓揉,瞭解到每一個相同或不同觀點背後那個why的部分,具備了相同的心智模式。 

 

環環相扣的PSP——參與式策略規劃 

PSP提供了一套系統的邏輯和方法支援到團隊與組織的改變。讓我們充分領略到研討每一個流程設計環環相扣的力量與價值。現狀願景潛在矛盾策略行動,每個環節的研討必須產生有助於下一個環節開展的成果,也必須延續上一個環節的產出作為參考和依據,最終才能得出有效的策略行動。而引導師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凸顯,需要對每一個環節目標有清晰的設定,需要在環節串聯上有周密的設計,缺其中一環都無法實現最終目標。 

我們從引導力課程中學習的,是標準化的方法論、工具、流程,旨在為我們夯實技法,而如何在實際業務需求中實踐和落地,更多要依靠個人的思考、實踐,反思,甚至是再創造,心法技法合一。 

 

後記 

 

以上是百度技術學院在學習引導力課程及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的一些思考和領悟,希望能與大家產生共鳴,一起探索挖掘引導的無限力量與無窮魅力! 

百度技術學院如何通過團隊賦能的方式助力組織發展?如何讓引導更好的開花結果?將在後續的實踐篇中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感恩!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