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引導之旅 — 修煉「自我」成為協助關係最重要的工具

徐向榮  2017-11-24

徐向榮:Sherry,2017年亞洲新晉IAF認證之專業引導師CPF。現職為教練及引導師;專注于結合團隊教練及引導,輔以視覺引導元素,支援組織和團隊的發展,並協助提升個人引導力。

接觸引導的緣起

2012年初開始學習教練並團隊教練。在使用團隊教練服務客戶的過程,關於產出具體成果,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其中一項是運用引導的方法,因此對引導產生了興趣。

2013年底,剛好一個機會,我參加了一個「濃縮版」的引導課程,在短短三、四天的時間,接觸到很多引導方法,課程中也有一些體驗的活動。才明白引導是一個獨立的專業領域,也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學習。

我開始找專門的引導課程,那時好多朋友都推薦說:「如果你要學引導專業的課程,那你一定要上OQ的引導力課程。」於是,2015年開始報讀了OQ的引導力課程。

學習引導的旅程

我常想,引導的場域看起來很愉快,然而,在花花綠綠滿牆貼紙的背後,到底什麼是引導技術的核心要素?引導者需要的能力和技術水準是什麼?真正的功力和技巧是什麼?操作模型結構需要具備的技能和技術是什麼?帶著心中的疑問,我踏上了學習引導的旅程。

從2015年2月到2016年,我上完了OQ三階段的引導力課程和深度匯談和開放空間。我想以此,和大家分享我學習引導的旅程。

引導力一階:打開一扇引導專業技術的門

以焦點討論法為基礎工具;體驗團隊狀態和討論的溫度,運用合適的參與形式;還有提問技術,怎麼提問,問題怎麼產生等。

之前學習教練時,已經學了兩三年的關於提問的技術。我發現,引導的提問和教練的提問,在技術、構建、拋出問題的方法和目的都不一樣。不是學了團隊教練就能掌握,需要能放下原來會的,不斷地打磨問題結構方式。打磨的過程是不舒服的,因為要把很大的顆粒,打磨得很細。但上完一階,可以學得更加清晰透徹。

另一個體會,是引導力課程中的體驗環節,對學員的帶動力量很強。學習的過程中,學員需要扮演兩個參與的角色,既在裡面被引導是參與過程的體驗者,又在外面是一個學習引導的學習者,能量消耗很大。有時我太投入,忘記了要學習和觀察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培訓師的技巧,觀察和反思空間不足,總覺得自己的轉化還是不夠。

引導力二階:磨練引導技術和狀態,我只是一名初學者

運用焦點討論法、團隊共創法,幫助團隊,把團隊觀點交會在一起,以更好地去做團隊決策的共識工作。每個團隊達成的方式和速度都不同,學習時學員會分成小組,做不同的體驗學習活動。當引導者面對各種觀點,在震盪的過程,對於鑽石模型會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如何更有效地發散,能充分震盪但不發生爆炸。若交融不充分,能量沒有釋放就收斂,不一定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作為一個引導者,每次都要面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參加群體,全世界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也沒有兩個團隊是一樣的。人們在不同的時間點交會在一起,如果從甲方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創造出他們自己耗費幾倍時間都創造不出來的成果。這對引導者的技術能力和引導的狀態,是非常大的挑戰。磨練技術、修煉狀態,我覺得是很長的學習之路。

1981年,大師貝克哈德在《OD實踐者》雜誌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為了在這個助人行業中工作,我們需要花很多精力關注我們自身,以及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依靠他人(主要是客戶)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剛開始學習組織發展時,大量地學習概念和工具;過了一段時間,工具學得越來越清晰,在不斷實踐的過程,發現在協助關係中,自我是最重要的工具。

我覺得這對於學習成為一名引導者同樣適用。當自己的being能夠精進或是提升,對於現場流程設計和引導效率與價值創造會有重大的影響。而我只是這條路的初學者,要學的路還很長。

引導力三階:共用決策是組織發展最好的養分

三階PSP是戰略工作坊。戰略管理是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領域,原來我是在企業裡面是做了多年戰略管理相關的工作,有很多共鳴。三階把我以前做戰略落地、實施運營的操作方式,從原來比較左腦、單調生硬的方式,變成更有參與感的、不是強迫和控制的、能夠釋放出更多參與者智慧的方式。

傳統的管理方式,是一層一層往下推,或一層一層往上導,資訊能量的交會程度低。執行者對於參與程度有很大限制,沒有決策參與權,也沒有通道表達意見。決策層和第一線執行者,彼此很少充分共用為達成對組織最優決策需要的訊息,這本身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在決策後執行的時候,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

用引導的方式,團隊群策群力,決策執行者和決策者都是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共生關係,這給予決策執行著更多的話語權、參與的機會,進而大大的增加了對目標方向和落實計畫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雖然決策的權利還是在高層,但決策可以更清晰,可以更符合團隊內在的價值觀,與組織整體的匹配度更高。同時,執行層也有很高的動力去執行。很多在執行宣貫時遇到的變革阻力、執行阻力被提前消除了,戰略執行的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這對整個組織有效向前發展,是非常良好的養分。我覺得這是充滿光亮的戰略管理方式,在不同層級給組織發展作貢獻,也和現在越來越強調個性表達的年輕一代的文化相契合。領導者的引導力,可以説明組織從僵化和英雄領袖的文化模式,向著英雄的團隊、群體智慧的疊加效應,並未來自組織的動力系統加速進化。對於提升組織的文化競爭力來說,是非常強有力的且是不可缺少的。

深度匯談

終於找到一種不是用太多技巧來表達引導者功力的方法。

深度匯談沒有框架或是固定題目,場域自由流動。引導者在編織容器,但通常是看不見的,不是像卡片貼在牆上那種結構很清晰的,那裡面沒有什麼可見的流程。當進入深度匯談,多元交會的空間逐漸打開,每個人開始嘗試更加坦誠並加深彼此信任和連接的打開方式。冒險釋放出心智模式深處,那些未曾共同交流或面對過的東西。這帶給參與者的是非常不一樣的體驗,令人歎為觀止。對於每一個或大或小的容器,空間的能量場在質變。當溫度到90度,沸騰是很自然的。而自然流現的出現,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又是引導者與參與者共同創造出來的。看起來無為的干預,結果卻攪動了這個池水,維持了這個容器。

「不做事情就是做得最好的事情」,在深度匯談,我找到群體引導和團隊教練之間,一些相似的色調和味道。過去我有種直覺,以前持續修練教練的學習,對我成為引導者會有幫助。然而,開始學引導的時候,我先把教練放下,這樣我才能學到原汁原味的引導。但到了學習之旅的這個階段,我發現很多引導與教練的共通之處。他們都和人群有關,都跟人性相關,都跟更深層的價值觀相連結。雖然教練和引導,進去的路徑不一樣,但終極的心智模式,與核心能力展現出最深層次的價值觀卻是共通的。兩者也都希望組織越來越強壯,不是離開我們不行,因為我們的期望都是支援組織的能力建構和發展。

開放空間

精准又全面的看到何謂開放空間:是什麼使開放空間的場域被打開、體會做少和做多、思考哪些是需要去掉的、發現需要加上的比需要去掉的少得多。而進入開放空間的語言、習慣、頻率,都要有改變。

OQ課程的特色

2014到2015年,我擔任視覺顧問,和李龍喬女士一起構建組織變革管理的引導課程。李龍喬女士是組織發展及變革管理領域的專家,也是一名資深的引導者。合作中,我學到很多引導過程,而這些經驗,也讓我更加體會到OQ課程獨特之處。

首先,OQ課程非常有系統。

再者,OQ課程的顆粒度很細。Laura, Shawn, Larry等老師都是非常資深的引導者,早將引導融入自己的血液。看他們拆解引導的過程,好似在介紹引導的方法,其實他們已經將引導者的核心技能,自然地展現在課程和互動的所有過程裡頭。

第三,課程中,老師的示範和回饋點評對我非常有幫助。以前我自己看ORID的書,也學了很多如何建構問題、提問題的方法,但始終覺得摸不到真實鮮活的部分。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提這個問題,就可以帶團隊去到那裡」、「該如何在現場構建出可以幫助團隊和團體的正確的提問和方式」等。參加OQ三階的引導力課程時,我覺得這變得很鮮活豐富。就好比打太極拳,若沒有師傅手把手地教給我,我很難知道太極拳怎麼打成那個樣子。

我覺得這個學習旅程很值得,收穫很多,OQ的引導力課程幫助我構建出專業引導者學習的路徑和方向。

引導給我帶來的幫助

引導幫助我更加有意識地建構和發展“學習成長”的心智模式

初接觸引導時,我還處在微弱的“控制”心智模式,雖然學習教練已經有一段時間,這個心智模式的影響也不明顯。但是,當看到“學習成長”心智模式的描述的時候,我看到自己還有很大的空間。就像是一塊幹硬的海綿,覺得我挺強的,我很有能力,顏色漂亮,所有的小魚都喜歡我。

開始學習後,沾了一點水,海綿開始軟了,和初始的鋼鐵戰士狀態不同,但還是一半軟一半硬,有些不太舒服。隨著學習加深加廣,我變成一塊柔軟的海綿,能夠無限度地吸收。我發現學習成長的心智模式的美妙滋味。在這種狀態,我可以自由地變形,可以和任何夥伴搭在一起。如同Larry說:「我是所有人的朋友。」這個感覺很棒,做起引導和團隊教練,甚至培訓師也更加的輕鬆自如了。

引導説明我為客戶帶來更多的空間和價值

作為一名專業的引導者,懂得引導的工具、方法、流程,並且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引導者的狀態,能給客戶帶來更有品質的產出和過程,協助客戶的團隊昇華出學習成長的心態和心智模式。也會更加相信客戶的團隊和組織,有力量創建自己想要的成果。

作為一名專業的引導者,不是“我”一定要引導成怎樣。有時候引導非常到位,團體發生自然流現,從有框架的結構流向深度匯談和開放空間,一個團隊已經能找到更棒的方式共識,每個人都歡欣鼓舞,那時候是引導者退後的時候。引導者縱有十八般武藝,也可以靜靜坐在那兒隱身,讓上帝親自帶領它們,允許並喜悅一切發生。

作為一名專業的引導者,當客戶的本領被激發和成長出來,能夠坐在一起解決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而當客戶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時,引導的方法和工具能夠帶領他們走到更深的交會。這需要引導者放下已經會的,允許更多空間,讓團隊去創建,讓宇宙智慧和團隊智慧自然流現。

引導説明我結合左右腦,支援組織真正的需要

現在,我用引導和教練融合的方式服務客戶實現目標,全腦工作。好像一位元客戶感歎說:“Sherry,剛柔相濟,感性與理性平衡,團隊創造的成果是N 的N次倍。”這是我最大的變化。我知道如何結合邏輯和感性。不是哪一個比較能支援到組織,而是看組織需要的是什麼。我也享受左右腦能自由地在一起運用。

在支持的過程,不是把自己當成專家。要用另一種哲學理念,我是一個助產士,説明這個組織和系統,更好地完成它生育的工作。我是引導和教練,更多的責任是在支持的角度,而不是專家顧問的角度。

我的引導學習心得

總結學習引導最有價值的經驗和做法,主要有三條:

第一條,要上具有專業系統的引導力課程,比如OQ是很棒的選擇。

第二條,參與引導活動。以一名「被引導者」的角度參與,能更深刻體驗作為一名「引導者」,所說的話和所做的動作,對於參與者會有什麼影響。

第三條,實踐!實踐幫助我們學習和操練引導的技術、方法和狀態。引導不是從書本上來的,引導是一群真實的生命在一起創造出來的學習。

 

祝福小夥伴

彎路有時候是最好的學習,世界上沒有一條沒用的彎路。唯有當你走過,沒有反思、沒有學習成果,這才是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生命。

享受學習是最好的學習。引導是一個奧妙的旅程,幸福地享受這個旅程吧。歡迎大家一起來!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