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引導與教練的異同

作者|鐘琮貿

i

i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引導和教練有什麼不同,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下面我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鐘琮貿

i

i

引導和教練的相同之處

我們可以與傳統的領導力方式來比較。當我們想到傳統的發揮領導力的方式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用命令或控制,從表面看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當你很有經驗,直接告訴你的同事或部屬怎麼做,然後任務就達成了,結果會很好。但是這種方式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比較行不通了。

為什麼呢?因為現在這個時代的經營環境變化是很多的,你自己可能沒有辦法得到所有的資訊,那你給出的指示和命令,指揮的方式等不一定適合當下的情境,風險是很高的。另外,用這種命令或控制的方式的話,你的部屬長久以來就會習慣于聽從指揮,之後就變成只有你一個強將,下面都是弱兵,你的團隊的潛能沒有辦法發揮,團隊績效也不會太好。這些缺點已經讓這種傳統的領導方式不再可行。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用引導或教練這種方式去達成領導的目的。那麼相對于傳統的領導方式(直接給答案),在引導和教練裡面都是不給答案的,我們運用這兩種方式的目的是要説明同事或部屬自己去找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自己能夠有所思考,能夠運用他們自己周圍的資源,有主人翁的精神,認為解決方案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更有承諾感去達成此方案。

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用傳統的領導方式不足夠的時候,引導或教練就會彌補不足的地方。

i

i

引導和教練的不同之處

引導和教練不一樣的地方主要是在角色上的不同。當我們在試圖幫我們的部屬找出答案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是一對一的這種場合,我們可以用教練的方式去輔導他,進行教練式的會談,這時不是直接給答案,而是用詢問,傾聽等方式來説明他去體會,抒發自己的感受,能夠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和反思,然後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承諾去幹,然後參與行動去完成,進而得到很好的結果,能夠發揮到他的潛能。

但是這種形式當你同時面對一群人,需要建立與同事或部屬之間的對話的時候,這種形式就不太夠用了。

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當你面對一群人的時候,試圖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影響對話,這個對話發生在你和你的同事或部屬之間,就算是你同時對著一群人做,他們之間的對話還是沒建立起來的。所以,這就是教練和引導很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的一系列的技能,態度和工具就能夠幫助我們怎樣去建立團隊內部彼此之間的對話,這可以應用在非常多的地方。比如,有時候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意,需要團隊互相激蕩的,就可以應用。有時候我們決策之前需要有很多充足的討論,我們可以説明大家在過程當中對話,然後形成共識,做出高品質的決策。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團隊裡面去解決一些衝突,所以還可以進行衝突排解。

任何時候你需要一個團體去互動以達成想要的結果的時候這就是在引導的領域。

我們可以看到,引導和教練是兩種很不一樣的技能,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教練,有時候需要的是引導。引導跟其他方式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不只是你自己去發揮影響力,而是通過一個流程的方式説明你的團隊彼此發揮影響力,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只是解決問題,而且他們能夠發展自己個人的領導力,發展整個團隊的領導力。

i

你自己可以想一想,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到底是引導還是教練呢?

i

i

i

對於教練比較有認識的朋友,可能還會想問:
引導和 「團體教練」又有什麼區別呢?
的確,相較于個人教練,團體教練與引導之間的界線又更模糊。
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別團體教練與引導呢?

i

i

團體教練的定義

團體教練是教練專業上較晚才踏入的領域,現在教練界對此專業領域仍在摸索定義,尚無公認清楚的說法。

下面我選取了三個有代表性的對團體教練的定義與大家分享:

i

1

Group coaching – a small-group process throughout which there is the application of coaching principles for the purposes of personal 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achievement of goals, or greater self-awareness, along thematic or non-thematic lines.

– Jennifer J. Britton, MES, CPT, CPCC
Effective Group Coaching: Tried and Tested Tools and Resources for Optimum Group Coaching Skills

i

  2

Group coaching is a facilitated process led by a skilled professional coach and creat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maximizing the combined energy,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individuals who choose to join in ord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or individual goals. Team coaching is a facilitated process where participants are enrolled by a team leader (usually the team’s manager or a project lead) for a specific intention related to accomplishing goals or milestones.

– Ginger Cockerham, MCC
Group Coaching: A Comprehensive Blueprint

i

 

  3

A coaching group is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meeting together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on several occasions, for the purpose of leaning, including developing new capacities and skills. Participants learn through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with each other. Group coach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of group dynamics to a variety of method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ach of the results.

– Christine Thornton
Group & team coaching: The Essential Guide

i

  Jennifer J. Britton明確列出團體教練的目的是個人或專業上的發展、達成目標、以及更有對自我的覺察。

  Ginger Cockerham則是以很寬鬆的方式去定義,認為團體教練的目的在最大化整體的能量、經驗以及智慧,以達成組織目標或個人目標。

  Christine Thornton則是側重「學習」,認為團體教練的目的,在於運用團體動態的法則在多種方法上,讓團體透過積極的參與以得到學習,而她所謂的學習,包括了發展新的能力與技能。

由此三者的比較,可見對於團體教練是什麼,眾人在說法上還有許多分歧。定義寬鬆者,甚至已經比國際教練聯盟對教練的定義擴大許多,似乎連其他的團體介入方式,例如培訓課程(Training)或引導工作坊(Facilitation),也可以包含在定義之內。


i

i

i

由於是在團體的環境下操作,
團體教練非常容易與其他的團體介入方式重疊或混淆。
下面我將對團體教練與引導的異同點進行簡要分析。

 

共同點

  都是由團體成員創造出會談內容,而不是由教練或引導者來給與。

  都大量應用引導的技術。

i

i

相異點

  a

團體教練:團體教練的起源是一對一教練,著重于對個人的探索、成長、發展、發揮潛能。就現行團體教練的案例觀察,大多數團體教練還是落在此範疇。雖說有些團體教練已經碰觸到團體的願景、使命、目標等,但仍維持在探索、成長、發展、發揮潛能的領域,僅將標的由個人換成團體。

引導工作坊:引導的目的,是對於工作坊的目的,促成有效的參與和產出。相較于團體教練側重于讓被教練者主導主題與流程,引導的流程可因工作坊目的而設計,所以變化較多,適用於更廣泛的團體議題。現行實務上引導可大分為兩個領域,一是帶有培訓意圖的引導,例如領導力工作坊、體驗學習工作坊、團隊建設工作坊等;二是不帶培訓意圖的純引導,例如策略規劃工作坊、創新設計工作坊、品牌定位工作坊等。前者與團體教練屬性較近,會有較多重疊;後者則重疊較少,因為並非每個這一類的引導工作坊都著重於對個人或團體自身的探索、成長、發展、發揮潛能,而可能著重於別的目的,例如交流、改善關係、處理團體在任務上面對的議題等。

  b

團體教練的人數通常介於2-12人間。國際教練聯盟限定團體教練的人數在15人以下,才能得到credentials。Air Institute進行的2008 Group Executive Coaching Survey發現有48%的團體教練人數在2-6人之間,48%在7到12人之間,同時也因此推測多過12人就很難進行團體教練,且認為最適當的人數是7人。

引導工作坊的人數沒有一定限制,需視目的與流程方法而定。帶有培訓意圖的引導工作坊,若是一般加點互動的參與式課程,除非引導者需要對參與者的練習作觀察回饋,否則人數通常沒有太大的限制;若是采體驗式學習,則一個組人數不能太多,通常20人以上就會顯著影響到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就不帶培訓意圖的引導而言,需要高度共識與承諾的決策、計畫相關的會議,人數不會太多,通常有經驗的引導者能引導到30人左右。其他屬於分享交流性質的會議(例如公司年度會議或某行業的大會),在人數上沒有什麼限制,有些大團體方法例如開放空間科技(Open Space Technology)或世界咖啡館(The World Café),可以容納數百人或數千人同時進行。

 

重疊處

  a

在進行團體教練時,由於只要是對於團體流程的設計與帶領,就是在引導(Facilitation)的範疇之內,所以引導技術在團體教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前面提到的以團體教練為專題的書籍中,也不斷強調團體教練們必須要學好引導技術。教練與引導有許多技能是相似的,例如傾聽、有力的提問、厘清、確認意思、認可等,導致許多時候教練與引導者的角色是分不清的。此時,是團體教練也是引導。

  b

帶有培訓意圖的引導工作坊,是非常參與式的工作坊,也強調善用團體的力量幫助個人的自主學習,所以引導者與參與者會有許多互動,也會有許多協助團體對話的流程。其中讓參與者主導進行探索的部分,是引導也是團體教練。

  c

不帶培訓意圖的引導工作坊,若主題是談團體的發展、價值觀、使命、願景、實現願景的行動等這類議題,即與教練服務的本質相符,都在促進對人的探索、成長、發展、發揮潛能。此時,是引導也是團體教練。


i

i

i

結束語

團體教練是傳統一對一教練的延伸,故其本質還是不變。但因應團體的需要,其目的及做法會有所擴張。在目的上可能帶入團體議題,在做法上則需要引導團體流程。因此,教練們若能觀察與瞭解常見的團體動態與組織/團隊課題,以及學習基本的團體引導技能,對於進行團體教練會有很大幫助。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