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會議中凝聚共識?(上集)

作者│許逸臻

最近我們公司將進行年度策略規劃會議。

根據往年的經驗,大家在討論問題時往往陷入膠著,例如:

「這個市場飽和了嗎?我們是否應該把重心改放到發展新事業?」

等問題;或者大家提出很多種可能的做法,

卻不知該如何找出最重要的幾件事,以及個別的優先次序。

要讓團隊成員們在會議中形成共識,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EMBA世界經理文摘292期 專訪 開放智慧引導科技公司董事長 許逸臻

「共識」(consensus)的定義,是兩個字的結合,con 是共同,sentire 是感受與思考。共識就是團體在邁向決策的路途上,共同感受與思考的參與過程。所以有能力協助團隊能夠一起感受與思考才能有共識。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一個團體要在策略會議中形成共識,最後產生決策方向,必須掌握下列三個前提要素。

 

第一,決定哪些人應該參加會議

首先要問的是「決定的人是誰?」不論是總經理一個人決定,或由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Committee)的幾位成員決定,這些人都應該要來參加這個會議。

此外,後續負責執行的人員也要參加這個會議。甚至,產品經理、客戶、經銷商或重要項目負責人,都應該參與這個會議。如果策略會議只有少數幾位決定者來開會,等到討論的結果出來,實際推動時,就會發現來自執行者的阻力會非常大,而且決定者無法知道執行者,甚至客戶和經銷商等人的想法,因而產生閉門造車的決定。

 

i

第二,會議應該由誰來帶領,也是關鍵所在

帶領會議的人應該要具有團隊引導技巧,並且維持中立的立場。有的公司認為策略會議應該由業務主管或是CEO帶領,但往往因為尚未受過引導技巧的訓練,常會直接問大家:「今年我們原本預計要達成二○%的成長率,但現在已經年中了,卻只有五%,大家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做?」大家必然是低頭沈思,不知該如何回答。

事實上,沒有錯誤的答案,只有可以問得更好的問題。好的問問題方式,應該要從容易的問題開始問起,一直到需要更深入思考的問題。例如,引導者一開始可先問大家客觀性的問題:「我們目前按照年初設定的目標已經完成了哪些事情?還有什麼還沒完成?」其次,再問大家對這些客觀資料的反應和內在感受,問題可以是:「對於這樣的狀況,你最感到挑戰的是什麼?」然後,再問:「討論到現在,大家覺得對目前面臨的問題,出現了哪些啟發?對於問題的成因,大家有什麼洞見開始浮現?」最後,問大家:「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事半功倍地如期達成年度目標?」

引導者在設計問題時,可先瞭解我們最後要得到的哪方面的決策,再往回推,有哪些問題是我們應該要一一問的,先把該問的大問題連接起來,再去思考子問題。

此外,要檢視一下,這個最後的問題是否已經調到正確的大小。比如與其問:「我們是否應該把重心放到新事業?」也許,更應該細問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把公司的資源更適切地放在新和舊的事業?」甚至推展下去問:「我們未來一年新舊事業的三大焦點是什麼?」有時,則要把問題拉大一點,比如有的與會者習慣問很細的問題,這時引導者就要把問題拉到正確高度後,再去思考要如何環環相扣地問問題。

 

i

第三,釐清要的是共識還是背書

有些公司是採取由上而下的領導方式,在這樣一個「老闆說了就算」的文化裡,可能老闆在會前已經決定了做法,開策略會議的目的是要大家為這些策略背書,這樣會讓員工覺得被逼迫,也難以激發員工主動思考和對事情的感受。我們建議,老闆一定要給員工有共創的機會和空間,他才會渴望和認同這個決策。不要讓策略會議成為政策宣導大會。例如,公司的使命願景和策略雖然是談定的,但員工仍有空間可以討論該怎麼做,並且清楚定義出哪些是員工可以討論的部分,讓員工參與其中。

(待續)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