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匯談的實作問答(下)

原創│Open Quest

 

2014/3/7-9 深度匯談的課程圓滿結束了。三天的體驗與深度連結,讓同學們對於方法有許許多多的應用面的提問。課程的引導師 費樂理 (Larry) 與 許逸臻 (Laura) 課後整理這些提問,並分享我們經驗中的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實踐的路上,發揮深度匯談能化衝突為合作的神奇力量。

 

 

  1. 目的的確定與表達? / 組織深度匯談時,如何設置主題,請舉例說明,謝謝。/ 深度匯談主題的句式有哪些?/常用的主題示範例子?

深度匯談往往是團隊引導流程工具中的一個選項。如果選擇要做深度匯談,我會先思考在整體流程中哪一個部分團體需要透過對話一起思考,例如曾經在一個跨部門溝通的工作坊當中,前一天討論了現況,定義了願景。第二天我們讓他們先用深度匯談的方式討論「需要改變的是甚麼?(What needs to change?)」因為感覺團體需要沉澱反思有哪些個人或團體的假設與心智模式,才能繼續把共同的行動與下一步凝聚起來。深度匯談的過程特別能夠幫助團體將個別的「我」,凝聚成共同的「我們」。所以只要目的與這個相近的,都可以考慮進行深度匯談。

 

  1. 深度匯談的話題設計原則與規則是什麼?

團體準備好要處理的任何題目都可以做深度匯談。永遠從團體的觀點出發,思考題目要用什麼語言才可以尊重到他們需要一起思考的內容。

 

  1. How 類和 What 類的問題是否適合深度匯談?

團體準備好要處理的任何題目都可以做深度匯談。能夠讓團體探索他們的想法的開放式問題都可以。

需要提醒的是,實作上 How 和 What 開頭,如果問題問得太直指行動本身,就比較難以讓深度匯談跳脫刺激=>反應的迴圈,會直接在行動上面頭腦風暴。這樣可能比較難以題目讓團體聚焦在共同思考的主軸上。有時我們就只是開啟一個深度匯談,讓團體決定題目。

 

 

應用面的其他提問

 

  1. 如何向匯談參與者介紹深度匯談?

「這是一個流程。在這個流程中,我們不只將問題的答案浮現出來,也將關於對話過程的感受浮現出來。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對話進行得很好,我們可以將它說出來。如果我們覺得對話有什麼需要改變,我們也可以將它浮現出來。我們的任務是探索這個題目,而且探索的方式可以讓所有想被聽到的聲音被聽到,也讓我們能夠對所有的智慧採取開放的態度。」

 

  1. 對初次參與者的特別忠告?

放輕鬆,享受它。

當你覺得想說話的時候,說話。當你不想說話的時候,就靜靜坐著,直到你想說為止。

當你聽的時候,帶著同理心地聽。

這是一個述說除了對於題目的想法之外,還有對於對話過程的體驗的機會。

記得呼吸。

 

  1. 有哪些辦法確保深度匯談小組初期的安全性?

不一定。訪談所有人以讓他們覺得你想要聽到他們的智慧會有幫助。如果他們對於與彼此對話感到不安全,通常使用較多的結構化流程能夠説明他們建立安全感。

 

  1. 如何讓組員能較好的理解相關原則並用以指導自己的活動?(避免相關阻礙阻礙**)

我們必須記住有時對於對話的障礙正是團體要走得更深所需要的。所有障礙都是團體去浮現它的機會。

 

  1. 如何破冰?How to break the ice?

破冰要在進行深度匯談之前做。

在深度匯談裡,邀請分享的最好做法是沉默或有感而發。

 

  1. Dialogue中,其他人不瞭解或不遵守原則、缺乏技巧,我該怎麼辦?(又不能”用力”)

放下對於”深度匯談應該如何進行”的印象。當你維繫深度匯談的空間時,這就會在某個層次發生,也許你可以

      • 對他們保持開放,並且坐著保持沉默,直到你清楚需要做什麼來照顧他們及你自己
      • 用傾聽、提問或分享你的反思來邀請他們,不是用力而是邀請
      • 深度匯談陷入沉默並不表示它就不是深度匯談。無論團體知不知道對話原則,對話都會在沉默之中,一直到有人想要講話為止。

 

  1. 如果中途有人退出怎麼辦?

你還是在團體之中,所以你的對話原則還是一樣適用。若是你擔心他,你可以請某個人去看看他的情況。你也可以跟團體確認一下這是否是個需要結束深度匯談的信號。你的對話原則是一樣的。你還是維繫著對話,以及等待直到你想說話。

 

 

如何組織深度匯談

 

  1. 組織深度匯談時,邀請哪些參與者合適?

記住課本第一頁說的,人們要自願進入深度匯談。這是在深度匯談前進行結構化流程來建立團體對你及對彼此的信任的通常原因。這樣一來,他們才能認可你是以誠實與尊重邀請他們進入深度匯談,以及期待他們會盡可能分享他們當下所能分享的。

 

  1. 企業都希望看到有形的結果,對深度匯談這種無目的的討論會感到焦慮?深度匯談能做什麼樣的鋪墊?

有時客戶會覺得焦慮,就像我之前說的,這時使用更多的結構化流程會有説明。有時以小團體的方式開始一個深度匯談對於團體是比較安全的。有時則是以每個人輪流發言的方式開始。最後你還是要決定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進行深度匯談,以及你是否已經準備好引導深度匯談,因為一旦開始深度匯談,你就沒有通常會有的中立性在保護你。

 

 

評估的問題

 

  1. 成功與否的評價標準?/ 怎樣評價深度匯談的效果?How do we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ialogue?

評價的概念,就是有人位置處於團體之外,這樣的概念就與深度匯談所有人都參與在其中相違背。避免用外部評價的方式來評價深度匯談,因為該次的體驗對於該團體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必須要評價,那麼就是由團體來評價他們的體驗,也就是我們說的在深度匯談中不僅可以談主題,也可談匯談的過程。以下有一些問題能夠幫助團體反思:

*團體或個人得到對於他們的想法的更深理解嗎?

*團體或個人體驗到了分享及被傾聽的機會嗎?

*團體學到如何幫助彼此說話或幫助彼此在想法開始浮現時整合它們嗎?

*團體或個人有感到突破嗎?

 

  1. 有沒有簡單實用的方法評估深度匯談過程和結果的效果?

團體要求更多深度匯談是一個跡象。然而要記住真正深刻且具轉化效果的深度匯談也許不會是個讓人愉悅的對話。所以儘管我體驗到這是一個成功的深度匯談,我並不會期待下一個深度匯談是這種成功。

 

 

關於深度匯談的原則

 

  1. Dialogue還有哪些原則?(除了教材提到的)

在課本裡面就有很多了,因為我們分享了幾個不一樣的模型。

也許用”平等”、”同理傾聽”、”以無評判的方式浮現假設”這三個原則,就可以幫助我保持專注在深度匯談之中。

 

  1. 深度匯談有指導原則、核心原則、基本原則,如何做好區隔?

理論上有許多派別,在描述如何進入深度匯談狀態,選用了不同的詞彙與角度切入,實際上他們是用不同的觀點描述同一個現象。能否清楚區隔並不那麼重要。實作上建議你安靜地坐著呼吸,想想這個團體、你自己及這個題目,吸呼,然後決定要説明這個情況最少需要什麼原則。

 

  1. 書籍推薦?

*Dialogue and the Art of Thinking Together byWilliam Issacs 深度匯談(繁體中文)

*The Magic of Dialogue – Transforming Conflict intoCooperation by DanielYankelovich 對話力(繁體中文)

*On Dialogue by David Bohm by Lee Nichol (Editor) (簡體中文版)

*Dialogue-Rediscover the Transformation Power ofConversation by Linda Ellinor and Glenna Gerard 對話: 變革之道 (簡體中文版)

*“A World Waiting to be Born” by M Scott Peck 等待重生 – 道德重整與真誠共舞(繁體中文)

*”Fifth Discipline” and “Presence” by Peter Senge 第五項修練

*Leading from the Emerging Future: From Ego-Systemto Eco-System Economics byC. Otto Scharmer and Katrin Kaufer, 2013 (即將有簡體中文版)

*Theory U: Leading from the Future as it Emerges byC. Otto Scharmer, 2007 U型理論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