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學習的關鍵與陷阱:「深度匯談」與「習慣性防衛」

作者│黃意鈞

 

❝  團隊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礎

在充斥VUCA的今日,組織越來越需要學習,才能夠快速地回應環境的變化。  

由於越來越多組織是以團隊作為運作的基本單位,

這就意味著,一個組織能否學習,就取決於它的團隊學習的能力。

 

 

深度匯談對於團隊學習很重要

談話 (conversation)是團隊成員最常見的互動之一,因此也是團隊學習最容易發生的場合。而彼得·聖吉(Peter Senge)也指出學習型團隊必須精於使用「討論」(discussion)與「深度匯談」(dialogue)這兩種談話。  

其中,討論是對於談話的主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並且加以比較剖析、切磋琢磨;深度匯談則是透過經驗、觀點與假設的共用,進而能夠自由且有創造性地針對談話的主題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可以說,深度匯談具有發散的特質,而討論則具有收斂的特質。 

 

深度匯談的形象:水中之網與超導現象

幾周前,當我在重讀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時,發現書中為深度匯談做了一個很形象的譬喻。根據彼得·聖吉所說,深度匯談的先驅大衛·包姆(David Bohm)把人們的集體思維比喻為持續流動的水流,水流中的成分代表著不同的想法與意義,而人們在交談中的思維過程像是一張在水流中的網子,這張網子的網目大小就決定了人們可以在交談過程當中搜集到多少想法與意義。 

人們在平常交談時的思維過程,就像是張網目很大的網子,因此只能截住水流中最粗顯的成分,但是隨著人們越來越能夠進入深度匯談的狀態,這張網子的網目會變得越來越細,因而越來越能夠搜集到集體思維之流的微細成分。  

此外,根據威廉·伊薩克斯(William Isaacs,【深度匯談:共同思考的藝術作者)在【第五項修煉實踐篇】所述,大衛·包姆也曾經把深度匯談比喻為「超導現象」 (superconductivity) 

超導現象指的是某些材料在低溫時所發生「電阻為0」的現象。在超導現象發生時,電子可以毫無阻力、相互搭配協調地通過材料的結構而不會產生能量的耗損,形成永久的電流;然而,當溫度升高超過某個臨界溫度時,超導現象就會消失。  

就像是超導現象的電子,人們處在深度匯談的狀態時能夠相互搭配地思考,讓團隊能夠發揮超越個人智力的團隊智慧來探究複雜的議題。然而,當談話的「熱度」慢慢升高時,人們就會越來越無法相互搭配而產生阻抗與內耗。 

 

造成人們無法好好交談的原因:習慣性防衛

雖然我們通常是對「深度匯談」比較陌生,對於「討論」比較熟悉,然而彼得聖吉卻指出,大部分的團隊不僅無法妥善運用「深度匯談」,就連好好使用「討論」的能力也是缺乏的,而造成這些交談無法好好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習慣性防衛」(defensive routines)  

習慣性防衛指的是那些用來保護自己或他人免於感到威脅或困窘的行為模式,常見的例子包括:「保全面子」(face-saving)、「單方面聲明立場」(asserting position unilaterally)與「責任切割」(distancing)。其中, 

  • 「保全面子」指的是藉由不指出他人的失誤或只是輕輕帶過來避免他人感到丟臉; 
  • 「單方面聲明立場」指的是在陳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沒有把自己的推論過程透明化,藉此避免他人檢驗自身觀點的有效性; 
  • 「責任切割」指的是藉由否定、轉移焦點或責備他人以避免談論自己的責任。

這些行為模式雖然可以避免人們碰觸敏感議題,卻也讓人們無法處理讓議題變得敏感的原因,而且我們通常太「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逃避敏感議題,以致於我們常常無法意識到這樣響應根本無法真正處理敏感議題。 

 

如何處理習慣性防衛

當習慣性防衛在談話中發生時,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是「把習慣性防衛看成是彼此互動之下的產物」。當對方出現了習慣性防衛,我們通常會認為習慣性防衛的出現是基於某種「外在因素」或是「對方自己的問題」,而沒有考慮到自己所表現的行為很可能也是造成對方習慣性防衛的原因。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越是用力對付他們(例如指責對方不該有習慣性防衛),通常只會激起對方更強力的防衛,而在那個當下,我們自己可能也會落入習慣性防衛。  

就操作面而言,我們可以運用深度匯談當中的對話技巧來回應自己或他人的習慣性防衛,例如,透過「主張」(advocacy)來清楚地說明自己的論點與推論過程,來讓別人有機會檢視自己的想法;此外,透過「探詢」來邀請對方厘清他的論點及推論過程;還有一個技巧是「懸掛」,指的是將自己的問題或假設提出,讓大家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與檢視,進而探索新的可能性。  

對大多數人而言,習慣性防衛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改變的行為模式,即使這次你看到了你的某個習慣性防衛,未來同樣的行為模式還是很有可能再發生。  

同樣地,深度匯談也不是一下就能熟練的談話方法,需要我們長時間的鍛煉。然而,如果我們可以持續地學習與操練深度匯談,對於自己的想法及思考過程就能慢慢地培養出「體感」,讓我們更有機會在跟他人談話的過程中看到自身習慣性防衛的發生並且做出有效的回應。 

 


參考書籍: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II:實踐篇。 
*克裡斯·阿吉裡斯等,行動科學。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