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老師的答疑錄—案例1: 當老闆與下級要的不一樣…

作者 | 許逸臻 CPF|M

 

前言:

經常從私訊中接到同學們實踐上的難題,我總是儘量抽空給予回覆與支持。後來發現這樣的回覆可能不只一位同學能夠受益,於是決定把這樣的文字回覆逐一整理成文章,以供其他同學們參考。

 

瑞趣同學問:

老闆想做民主生活會(互批評與自我批評),認為管理者在管理上有問題,也覺得團隊目標不夠清晰,還覺得部門協作之間有問題,希望大家都說說。

下級覺得老闆管的太細,溝通風格需要變化,覺得這樣的民主生活會沒必要,浪費時間。

這是之前HR給到的反饋。她覺得老闆想要的太多了,所以後面會安排我和她的老闆,和她的下級分別溝通。

我的挑戰是和老闆的下級瞭解到什麼程度比較合適。否則期待太高,也別挑起矛盾。

我自己的問題邏輯是:

  • 你覺得我們如果做一次部門溝通會,可以討論哪些問題,為什麼,具體描述?
  • 你覺得達到什麼樣的產出是你期待的?

您看可以嗎?

 

 

客戶會議中如何做好診斷?

  1. 同理老闆視角: 與老闆的會議,要有診斷性質。若要能診斷,你必須從他的視角瞭解他是怎麼看的。例如: 他今天認為”管理者在管理上有問題、目標不夠清晰、協作有問題”這是他的I(詮釋),有這樣的詮釋背後會有他的O(客觀觀察)以及R(感受),導致他總結出這樣的詮釋(I)。在他有限的方法論下面,他做了決定(D)就是做民主生活會。在訪談當中我們要充分的瞭解他的O和R如何走到I。
  2. 共同研討判斷下手處: 從I的部分就是我們要和客戶交流,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找到槓桿點,這個就考驗我們對組織發展以及團隊發展的專業判斷。最終可以和客戶一起討論可能的下手處。
  3. 加上下一層成員的訪談: 如果這樣的對話你還沒有辦法判斷下手處,那麼就需要加上他下一層的人的訪談,同樣的邏輯讓這些受訪者把他們的判斷以及他們認為的解法聊一次。若能測試一下用老闆的方法大家會有什麼反應會更好
  4. 整理訪談結果對齊期望: 這樣你訪談結束之後就能夠拿這樣的結果來和老闆對齊期望,到時候的討論才會是在期待的產出,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當中要做到什麼才算有了階段性的成效。如果後續要做到圓滿,還有哪些事情要做。這些都是需要和sponsor對齊的。

 

如何具體準備這樣的訪談

建議你依照我剛剛提到的邏輯,運用課堂上給你們的焦點討論法準備表,先把和老闆的溝通會議理性目標、體驗目的都設計出來,然後把該問的問題先ORID順序設計好。另外和下一層的參與者也同樣的設計一套訪談題綱。這樣你問起來才會有深度且不遺漏。

時間方面建議老闆的訪談總時長要到60-90分鐘。後續參與者訪談每人45-60分鐘。這樣的時間問題數量可能要在10-15個中間。若你只是兩三個問題,恐怕無法深入探討並與決策者建立連結,很容易落入引導者只是來接單的心態,變成角色不平等。記得,訪談的過程不只是搜集信息,也是你和他們建立信任關係的過程,可以好好計劃一下。

實踐的提醒:

  1. 切忌尚沒有下一層的信息之前就開始設計流程: 這樣往往會有閉門造車的問題,特別是在上下層對於問題理解不一樣的時候,目標要先能準確定義再思考流程與內容。
  2. 老闆下一層的訪談結果整理要做到:
    • 匿名: 以保護發言者的發言。
    • 客觀: 匿名情況又能保留受訪者的關鍵句子,點出思維不同之處。讓老闆能看清楚大家是怎麼說的。
  3. 爭取形式的彈性: 當客戶用有限的工具或形式預設了一個做法(例如民主生活會),我們懂得更多引導的原理的時候就要回到目的,不拘泥於形式。這個也是要和客戶爭取的。因為若設限於某種形式,可能硬套不能服務于現在的時空環境之下團隊真正的需求。這一點要多與客戶sponsor溝通。

 

總結

引導前期要做的工作,是要站在OD(組織發展)的視角去判斷如何協助這個領導者以及組織,並且確認引導是否是最合適的方式,如果是的話,那麼就要抓準目標,與客戶共同探討要以何種參與的程度與方式來進行。千萬不要立刻跳到內容與流程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迷失方向。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